康熙帝统治后期,围绕储君的位置,他的众多皇子们结成党派,展开了激烈地争夺,人称“九子夺嫡”。之前介绍过三位参与这场斗争皇子,他们都是雍正帝的哥哥,最终都在囚禁中死去。与雍正帝争夺最激烈的“八爷党”,他们的下场更为凄惨。不过,还有三位适龄皇子,他们没有参与争储,雍正帝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
一、五阿哥胤祺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在皇子中排行第五的胤祺出生,生母为宜妃郭络罗氏。幼年时期的胤祺是在皇贵妃(即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仁宪皇太后(即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宫中长大的,在九岁以前甚至没有学过汉文。胤祺还有一位同母的弟弟,即九阿哥胤禟,不过兄弟两人的脾气秉性完全不同。
众所周知,九阿哥胤禟是“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夺储。而胤祺虽然年龄合适,却置身事外,给人一种“心性甚善,为人淳厚”的印象。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祺被封为恒亲王。雍正帝即位后,对这位比自己小一岁的五弟也很好。雍正十年(1732年),五十四岁的胤祺病死,雍正帝赐谥“温”,并称其“秉性和平”。
二、七阿哥胤祐
胤祐出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比雍正帝小两岁,其生母为成妃戴佳氏。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他这次重用了自己的多位皇子,其中正黄旗大营由五阿哥胤祺统率,镶黄旗大营则交给了七阿哥胤祐,至于四阿哥胤禛则掌管正红旗大营。正黄旗、镶黄旗属于上三旗,地位要超过属于下五旗的正红旗。
胤祐虽然得到康熙帝的信任,但似乎在身体上有些问题,因此早早地退出了这场权力之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祐被封为多罗淳郡王。胤祐为人小心谨慎,始终没有卷入“九子夺嫡”。雍正帝即位后,对胤祐的印象很不错,晋封其为淳亲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十一岁的胤祐病死,雍正帝称赞其“敬谨小心,安分守己”。
三、十二阿哥胤裪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十二月,康熙帝的第十二子胤祹,生母为定嫔万琉哈氏。胤裪出生后,由于其生母身份低微,因此是由苏麻喇姑抚养长大的。成年后的胤裪办事认真,特别是在管理内务府期间,工作十分出色,得到了康熙帝的认可,特意下旨将正白旗的“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之事著十二阿哥办理。”
雍正帝即位之初,胤祹晋封为多罗履郡王。不过没过多久,就因工作上出现偏差,遭到了雍正帝的打压,“降奉恩镇国公”。雍正八年(1730年),胤祹恢复了多罗履郡王的爵位。乾隆帝在位时,胤祹晋封为履亲王,出任军机大臣,并且管理礼部、宗人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七月,七十八岁的胤祹病死,是康熙帝诸子中最长寿的。
杜德配资-配资公司10大排名-配资加杠杆-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