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山东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内工人们正忙着分拣虾苗,万亩槐林随风摇曳迎来八方游客,豆制品加工车间里村民忙着赶制订单。
“我们因为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只能因地制宜,依托海洋资源,建成全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基地,围绕澳亚2座万头奶牛牧场,打造国家级奶牛胚胎移植中心,同时以4A级槐林景区为核心,串联黄河口生态区、军马场等文旅资源,实现从单一景点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型升级。”孤岛镇党委书记张振华介绍道。近年来,孤岛镇以“七彩孤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融合、治理创新,探索出一条从“点上开花”到“全域蝶变”的发展之路。2024年,片区村集体平均收入突破50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文旅消费达2亿元。
河口区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盐化程度重,近年来,河口区深度挖掘当地盐碱地资源潜力,积极探索创新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实践、路径和模式创新,围绕以地适种、以种适地和特色产业发展,在盐碱地上来“淘金”,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盐碱地农业发展振兴之路。
目前,全区现代设施种植业瓜菜、食用菌、林果大棚1200余栋,种植面积2500余亩。同时,在盐碱地设施内食用菌与瓜菜轮作,是改种适地与适种养地的综合实践,集成了盐碱地高质高效周年化栽培技术,实现了盐碱地改良、品质和效益提升的多重效应,推动当地现代设施瓜菜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突出盐碱地设施农业发展这个重点,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协同农科院所、涉农高校,拓宽粮油作物、菌菇蔬果‘单产提升、品质提优’新途径,培育典型、典型带动,促进全区主要粮油作物和设施菌菇蔬果等盐碱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东营市河口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二级主任科员梁利生说。
据悉,河口区将持续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积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推进耐盐碱作物育繁推一体发展,用特色“小产业”绘就乡村振兴“大图景”。
杜德配资-配资公司10大排名-配资加杠杆-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